一、离婚后监护人是指什么人
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,扮演子女监护人角色的人士,一般情况下是指成功取得子女抚养权的那一方。此方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,需要承担起至关重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二十七条
父母是未成年
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,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:
(一)祖父母、外祖父母;
(二)兄、姐;
(三)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,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。
二、离婚后抚养权变更需要哪些手续
离婚后变更抚养权需以下手续:首先,双方协商一致变更的,签订书面变更协议,明确变更后的抚养权归属等内容,该协议经双方签字后即生效。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,一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。起诉时需提交起诉状,写明变更抚养权的请求及事实和理由,并提供能证明变更抚养权更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证据,如对方抚养存在不利因素等。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及子女利益进行审查,若认定变更抚养权确有必要,会作出变更抚养权的判决。总之,协商变更需双方自愿且达成一致,诉讼变更则需通过法定程序由法院裁决。
三、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谁及监护人?
离婚后,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主要依据以下原则:两周岁以下的子女,一般随母方生活;两周岁以上的子女,父母双方可协商确定抚养权归属,协商不成的,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,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;八周岁以上的子女,应尊重其真实意愿。
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。在离婚后,父母双方均为孩子的监护人。即使抚养权归一方,另一方仍有监护权,享有探视权等权利,共同对孩子的成长负责。总之,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和监护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。
离婚后监护人通常是指获得子女抚养权的一方。这一方在子女的生活、教育、健康等方面负有主要的监护责任,包括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、做出有关子女教育、医疗等重要决策。